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上周末開考。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,今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為1144.2萬人次,首次破千萬,是10年前的66倍,北京地區的考生數量也居高不下。不過,記者采訪發現,很多報考者并非立志教書育人,而是抱著“多一個選擇多一條路”的心態。
“我們班同學基本都報名了,感覺現在大家已經把教師資格證當成了畢業的標配。”北京某高校英語專業大三學生小周說,對于未來,她其實還沒有什么清晰的規劃。“本科畢業之后大概率是要考研,但是萬一拿證了,多個證書找工作的時候也能多條出路。”記者在北京一考點附近隨機采訪了20多名考生,7成以上都是抱著類似的心態。中公教育提供的數據顯示,本年度報名者中,有近800萬屬于非師范生。從參加該機構培訓的學員專業背景來看,不乏來自管理、旅游、物流等看上去與教師職業相關性不大的專業學生。
記者了解到,也有一些人是為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報考,期待著教師資格證書為自己的履歷“鍍金”。從事人力資源行業的小王參加了高中語文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,其實,他并沒有下定決心轉行做老師,只是覺得“技不壓身”。“拿證就得學習,在這個過程中,自身能力素質肯定有所提高。對于用人單位來說,這個證書也是我學習能力的體現。”
業內人士分析,近幾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火爆的背后,也有政策因素的疊加。比如,2021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》,其中明確,從事語文、數學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,之后一段時間內,培訓機構出現教師扎堆考證的現象。隨著“雙減”政策的出臺,報考人數并未出現明顯下滑,反而仍有上升趨勢。華圖教育專家分析,這與近年來“教師熱”不斷升溫密不可分。而“教師熱”背后有兩方面因素推動:一方面,當前大學生擇業表現出求穩傾向,去中小學當老師成為很多畢業生的理想職業;另一方面,教師社會地位逐漸提高,職業保障有所加強,職業吸引力越來越大。
在北京教育學院副研究員鐘亞妮看來,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大幅增加,有助于吸引優秀人才從教,擴大教師來源。但是也應該看到,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變化,仍然有部分區域尤其是鄉村學校面臨教師招聘困難、結構性缺編的問題。“在當前‘強師計劃’的背景下,需要基于專業的視角,從上游的遴選與職前培養開始,對教師教育進行系統設計和更為細致的規劃,才能更加有效地建設高質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。”
中公教育研究院專家建議,高校畢業生要理性看待“教資熱”現象。報考前,要從自身實際出發,分析教師這一職業是否符合自己的就業方向;同時也要全面分析自己的學歷、專業等情況是否符合教師資格考試的報考條件,不要盲目報考。
2022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上周末開考。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,今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報名人數為1144.2萬人次,首次破千萬,是10年前的66倍,北京地區的考生數量也居高不下。不過,記者采訪發現,很多報考者并非立志教書育人,而是抱著“多一個選擇多一條路”的心態。
“我們班同學基本都報名了,感覺現在大家已經把教師資格證當成了畢業的標配。”北京某高校英語專業大三學生小周說,對于未來,她其實還沒有什么清晰的規劃。“本科畢業之后大概率是要考研,但是萬一拿證了,多個證書找工作的時候也能多條出路。”記者在北京一考點附近隨機采訪了20多名考生,7成以上都是抱著類似的心態。中公教育提供的數據顯示,本年度報名者中,有近800萬屬于非師范生。從參加該機構培訓的學員專業背景來看,不乏來自管理、旅游、物流等看上去與教師職業相關性不大的專業學生。
記者了解到,也有一些人是為增加自己的職場競爭力而報考,期待著教師資格證書為自己的履歷“鍍金”。從事人力資源行業的小王參加了高中語文類別的教師資格考試,其實,他并沒有下定決心轉行做老師,只是覺得“技不壓身”。“拿證就得學習,在這個過程中,自身能力素質肯定有所提高。對于用人單位來說,這個證書也是我學習能力的體現。”
業內人士分析,近幾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火爆的背后,也有政策因素的疊加。比如,2021年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》,其中明確,從事語文、數學、英語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,之后一段時間內,培訓機構出現教師扎堆考證的現象。隨著“雙減”政策的出臺,報考人數并未出現明顯下滑,反而仍有上升趨勢。華圖教育專家分析,這與近年來“教師熱”不斷升溫密不可分。而“教師熱”背后有兩方面因素推動:一方面,當前大學生擇業表現出求穩傾向,去中小學當老師成為很多畢業生的理想職業;另一方面,教師社會地位逐漸提高,職業保障有所加強,職業吸引力越來越大。
本文地址:/rcpx/143345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