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屆齊魯杰出人才獎提名獎獲獎者潘魯生——
做民間文藝的守護者傳承者
極具特色的板凳龍、形象逼真的北皮獅、古樸大方的門樓建筑……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博物館群,一座從空中俯瞰如巨輪的民藝博物館于今年9月建成,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布展之中,計劃2023年初向社會開放。從農事器用、手藝營生到錦繡衣裳、巧手紅妝,民藝博物館展廳分十個單元展示的數十個門類的展品,全部來自一人長達40年的收藏。他就是第二屆齊魯杰出人才獎提名獎獲獎者,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、院長潘魯生。
“民間文藝是生活的藝術,是人民群眾巧手匠心的創造?!迸唆斏鷱?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民間文藝研究,40年來堅持做民間文藝的守護者、傳承者,深入生活,服務人民,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發展。
在民藝博物館中,一張田野調查地圖上布滿了調研的標記。從榮成東楮島村的海草房營造工藝,到惠民縣魏集鎮鐵匠魏村的木輪馬車工藝;從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錫伯族樂器“東布爾”制作工藝,到四川達州市渡口土家族長樂社區巴人民間說唱藝術……潘魯生和他的團隊足跡遍及大江南北?!班l村里有我們文化的根?!迸唆斏f,建立民藝博物館,以全國田野采風的收獲匯聚成民藝的世界,為的是存錄中國傳統民間生活的文化檔案,搭建起續接中華造物文脈、服務當代設計創新的民間工藝文獻基因庫,溝通傳統與未來。
在留存活態文化檔案的同時,潘魯生積極推進中國民藝的理論研究,建設中國民間文藝學科,深耕中國“手藝學”理論,完成《民藝學論綱》《美在鄉村》等專著,開展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課題研究,近年來還主持了《中國民間文學大系》《中國民間工藝集成》重大學術工程,填補民間工藝集成編纂空白,從學理、學科意義上對中國民間文藝和鄉村文化作研究和闡釋。注重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學,潘魯生進一步把中國傳統造型與造物體系融入藝術教學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,培養了大批具有堅定文化自信、富有創新創意活力的藝術設計人才。
藝術來自生活,回饋生活,民間文藝要造福人民。潘魯生積極組織開展“手藝農村”公益服務、“農具革新”等民生設計,助力鄉村振興。近年來,他多次到巨野縣書畫院調研指導工筆畫創作,并邀請農民畫家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創作迎賓畫作?!稗r民畫作走上國際舞臺,對我們創作發展起到了極大的鼓舞、激勵和促進作用?!鞭r民畫師孟艷云如是說。如今,巨野縣像她這樣從事書畫產業的人員達2萬余人。農民畫師們正憑借一雙雙巧手,勾勒出一幅鄉村文化振興的新圖景。
近年來,潘魯生擔任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覺設計顧問,擔綱完成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藝術創意設計等有關項目,以藝術表達人民心聲,以設計展現時代風貌,以文藝的創造力展現新時代的國家形象。從田野中走來,從鄉土民間的藝術中來,汲取養分,涵養精神,潘魯生在教育傳承、學術研究、設計實踐中,踐行一名民間文藝守護者、傳承者的使命。
(大眾日報記者 張春曉 報道)
想爆料?請登錄《陽光連線》( )、撥打新聞熱線0531-66661234或96678,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(@齊魯網)提供新聞線索。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-81695052,誠邀合作伙伴。
本文地址:/zcfg/143383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
下一篇:濟南大學實施高質量人才培養工程